華育中學為什么能連續十年保持上海中考第一?李英校長如是說
2019-12-12
文章來源:上海學校信息網
導讀: 2008年以來,上海華育中學的中考成績始終保持上海市第一,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數學高中聯賽、信息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和創意類比賽等方面獲得累累碩果,校長李
2008年以來,上海華育中學的中考成績始終保持上海市第一,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數學高中聯賽、信息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和創意類比賽等方面獲得累累碩果,校長李英今天在文匯報刊發文章《好學校是一所出色的學習共同體》,她說,很多學霸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努力和拼搏換來的。優秀,不僅在于成績,更在于人文素養、社會責任、心理品質、領導和組織能力。
又是一年開學季,我想與大家共同思考的是,在華育這樣的學校里學習意味著什么?可以煉就哪些可以受益一輩子的素養?上海中學老校長唐盛昌先生說過:“一所好學校,對人生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為每一名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開闊學生的視野和見識,讓學生習得什么是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一所好學校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學生打開寬闊的視野和見識。所謂育人,除了課堂,更有環境。
我們學校的每一門學科都有一批同學們口中的“學霸”,無論是數學、物理、化學、科學,還是語文、英文、歷史、地理,抑或是音樂、美術、體育。
但是,這些學生并非天生的“學霸”,而是經過后天不斷努力和拼搏所換來的。他們的存在,會激發身邊同學的斗志和潛力,讓學生們不斷反思自己:我比昨天更努力了嗎?還有哪里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曾與一些同學聊過,他們告訴我,上初中前,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是“別人家的孩子”。進了華育后才知道,優秀的人很多很多,自己和他們比還有很大差距,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有所收獲。
在這里,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成績,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點滴進步的背后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勤努力。每一個成功,都是拼搏磨煉的結果。
進入名校學習,學生的視野與見識會大不相同。這也是我自己人生經歷的感受,我在上海中學工作的35年,就是我的視野和眼界不斷打開的過程,我看到自己身邊人才濟濟,看到了每個人工作的勤奮和努力,這也使我自己絲毫不敢懈怠。上海中學這所名校培養了57名兩院院士、200多名大學校長等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才。在華育,每年超過半數的學生進入上海中學和星河灣學校;每年超過97%的學生,進入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學習。學校從2008年上海市統一閱卷以來,中考成績始終保持上海市第一;近八年獲六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兩個進國家物理集訓隊;連續七年有學生獲全國數學高中聯賽一等獎,2017年獲高中聯賽五個一等獎,上海市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這是我們學校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也是上海初中學校獲得的最好成績。2017年又獲得了信息奧林匹克競賽的好成績,連續兩年獲高中組排名第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科技創新和創意的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意和創新成績顯著,連續兩年排名高中第三……學校取得的榮譽,也會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視野與見識。
這樣一所學校是一個出色的學習共同體,同學之間的互相激發,學高身正的好老師的指引,豐富的圖書資源與現代實驗設備,以及來自校外的教育資源———高校教授、專家的點撥。這樣,學生的視野和見識才能夠打開,每一名學生才能親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樣的,自己的差距還有多大,而學生也會有機會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為學生創設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從中能夠提升社會責任感,并讓學生從學業和服務社會等各項活動的平衡中獲得安排和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
好學校的學生之所以優秀,不僅在于他們的學業,更在于他們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堅韌的心理品質、領導與組織能力。
這對學生是巨大的挑戰。因為參加更多的公益活動,承擔更多服務他人的責任,意味著學生必須平衡好學習與活動,甚至放棄自己的休閑。
但,這是學生的必修課,從中獲得的平衡各項工作的能力會使學生受益終身,也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更有掌控能力。
更不用說,學生在社會公益服務中提升的愛心、社會責任感等面向未來必備的素質。
我們學校自2014年開始全面實現志愿者活動全員參與的目標,僅2017年全校就與50多個社區或公益機構簽訂長期志愿者服務協議,參加志愿者服務累計276次、6000余人次。
優秀的人才不僅是學業上出色,更在于合理安排學業之余,在為同學服務、為班級服務、為學校服務、為社會服務中獲得的責任擔當和綜合素養的提升。人生不僅需要“不輸在起跑線上”,更重要的是“贏在終點上”,這個過程中的艱辛、磨礪、困苦,都要敢于面對。
學校理想中的學生,不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要學會去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世界,要敢于與勇于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中學是對一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階段,中學期間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一所好的學校未必能確保學生的人生上限,卻能設定人生的下限。
一所好學校,除了能使學生們在共同努力的日子里收獲深厚的友誼,也會讓學生找到與自己有著共同理想和共同價值追求的同學。這是學生未來步入大學、走向社會時,最可貴的收獲之一。2004屆畢業生黃海,現在是海外資產配置平臺“理享家”的創始人,他的合伙人就是曾經初中時代的華育同學、寢室室友。
從入學第一天開始,每一名學生就應珍惜和同學在一起的日子,要知道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重要性,用正能量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同學。堅持合作中的友好競爭,堅持三人行必有我師。絕不能因為自己某一方面強就瞧不起別人,要學會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收獲受益終身的友誼。
而且,學生要學會充分利用學校創造的條件與發展空間,珍惜每一次機會,努力提升自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們的每一名學生,都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修養,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影響一生,格局是品格和胸懷。
優秀的學生需要“使命意識”,有堅韌的毅力,這樣才能在好學校獲得“增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每個人的人生中,難免會遭遇挫折、坎坷,甚至失敗,只有牢記使命,才可以堅定夢想,磨煉自己的毅力。人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無限。
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無論做事、學習,都要有發自內心的喜歡;遇到困難挫折,也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如此,學生才可能在經過一年、二年、三年、四年的努力后發現自己比同齡人強,才能在這里得到最大的增值。
所謂精英,是服務社會、報效祖國、奉獻自己的人;是引領社會、民族和國家前進的中堅。要想成為20年后我們國家的精英,學生就要磨煉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一個人的成功,智力并非最重要,比智力重要的是毅力。年輕一代中意志堅韌的人,未來才能擔任大任。
華育中學的育人目標是“文理基礎厚實、數學教育見長、科技特色凸顯、體藝素養奠基”。華育對于藝體的培養異常重視,每天早晨有“三操”,體育活動課不間斷。這學期,還將探索音樂教育新途徑,同學們按照興趣選修三門藝術課。學校投巨資改造多功能廳、運動場,每年聘請著名主持人與社會名人、科學家參與學生藝術節,這些都是為同學們的藝體素養的培養做好早期工作。
學校正在努力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初中階段發展路徑,包括數學班、科技實驗班的探索以及創新實驗室更新等。今年還將在科協的幫助下,探索引入外部資源創建機器人實驗室。
每一名學生都要善于借助學校創設的優質育人環境,找到自己發展的突破口與切入點,展現自身的才能,提升自身的智能,開發自身的潛能;還要敢于正視自己成長中的問題;敢于挑戰同學未曾攻克的難題;敢于突破現有初中課程學習的框架,進行高階思維與深度學習。
華育的課程體系不僅有學科內容,也有生涯發展的內涵。優秀的學生要率先打破課程的常規,不斷突破、探索、創新,為將來自己能成為優秀人才打好基礎。